2025年10月9日,外国语学院为2025级英语专业新生精心打造的“院长第一课”温情开讲。学院院长岳中生亲自主讲,以深厚的专业积淀与亲切的育人情怀,为新生拨开大学学习迷雾,点燃专业探索热情,助力新生开启高质量大学学习生涯。

课堂伊始,岳中生院长以热烈掌声欢迎新生加入外国语学院大家庭。他指出,外国语学院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,始终以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、精通跨文化交际的高素质外语人才”为核心目标,全力为学校创建“双一流”大学贡献外语学科力量。院长强调,这堂课既是知识启蒙,更是精神导航,希望新生珍惜这份特殊“入学礼”,在聆听中明确方向,在思考中规划未来。
针对“大学与中学学习差异”这一新生普遍关注的问题,岳中生院长展开深入解读。他表示,大学是“自主探索、主动求知”的学术殿堂,与中学阶段被动接受式学习截然不同。他鼓励新生跳出“老师教、我来学”的固定思维,学会独立思考、主动提问,积极参与课堂研讨,在观点碰撞中培养批判性思维,掌握自主学习核心能力,为专业深耕打牢基础。
结合英语专业特色,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优质教学资源与雄厚师资力量。他提到,学院组建了“资深教授领航、青年才俊助力”的教学团队——资深教授深耕学术领域数十年,学术成果丰硕;青年教师多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,熟悉国际前沿教学理念。这些资源将为新生搭建“理论学习+实践锻炼”双平台,无论专业课程学习,还是国际交流项目、学术竞赛,新生都能找到成长空间。
在学习方法指导环节,岳中生院长特别强调“语言实践是学好英语的核心”。他坦言,语言学习绝非“背单词、记语法”的机械积累,而是要在真实语境中学会运用。为此,他建议新生积极参与英语角、模拟联合国、国际学生交流联谊会等活动,报名学院海外研修项目,在沉浸式实践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素养,让英语真正成为“沟通世界的工具”。
谈及AI技术与语言学习的关系,院长以“A hand injury proves less worse than a foot injury”的翻译为例引发新生思考。面对这句逻辑特殊的英文,不少新生陷入困惑,院长随即给出“伤着手总比伤着脚要好”的精准译文,并分享背景故事。他指出,目前AI尚无法精准捕捉这类蕴含生活逻辑的语言细节,提醒新生“趋利避害”使用AI——可借助AI辅助基础学习,但更要注重自主思考与独立翻译能力培养,通过广泛阅读、积累生活常识拓宽视野,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语言感知力与专业水平。

此外,针对“如何平衡学业与课外活动”的疑问,院长表示,大学是“全面发展的黄金期”,新生既要抓好专业成绩、筑牢学术根基,也要主动参与社团活动、志愿服务、社会实践等,在多元体验中培养沟通、协作能力与领导力。他鼓励新生敢于跳出舒适区,尝试新事物、挑战新目标,在突破中拓展人生边界。
课程尾声,岳中生院长向新生寄予殷切期望:“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,以‘求知若渴’的态度深耕专业,以‘积极向上’的心态面对挑战,在外国语学院这片沃土上汲取养分、成长成才,未来成为既懂专业、又具格局的优秀外语人才。”
伴随着热烈而持久的掌声,本次“院长第一课”圆满落幕。课后,英语专业新生纷纷表示,这堂课让他们对大学学习有了清晰规划,对专业发展有了更深刻认识,更激发了对未来的期待。他们将牢记院长教诲,踏实学习、积极进取,努力成为优秀的河科大人,不辜负学院培养与期望。

此次“院长第一课”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新生搭建了与学院领导深度交流的桥梁,更让新生在入学初期明确成长方向、凝聚奋进力量。相信未来,2025级英语专业新生将以饱满热情投入专业学习,在外国语学院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,书写精彩篇章,为学院与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。